在台州市黄岩区智能模具特色小镇,一线模具工人正在找回“工人”这个身份的自豪感。
人们欣喜地发现,在企业内部,技术上互相攀比较劲的气氛正在回归;在模具小镇内,一批业内拔尖的大匠正不断冒出,他们身上承载着的工匠精神,正日益为社会所熟知所推崇;那些整日与机器打交道,埋头苦干十几年的老师傅,开始面对接踵而至的媒体记者,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在模具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窗口期,黄岩当地政府和模具企业对工匠的渴求,从来就没像今天这么强烈。
如今,黄岩正抓住创建模具小镇的契机,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小镇大匠,打造模具人才高地,推动黄岩模具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让工匠们找到归属感,进而在小镇落地生根。
这几天,在黄岩区智能模具特色小镇内道路两旁,一幅幅宣传画迎风招展,格外引人注目。宣传画中的主人公们是刚刚评选出的首届“小镇十大工匠”。这些向来低调的一线工人,不经意间开始高调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一支与智能模具小镇创新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今年5月,模具小镇党委联合黄岩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区妇联和区人力社保局共同发起了黄岩智能模具小镇首届“小镇十大工匠”推荐评选活动。
评选面向模具小镇内从事模具加工制造工种的一线技工,从业经验一般要求在5年以上。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最终,包括刘朝晖、陈小兵、金崇军在内的10名技术过硬的“老师傅”成功入选。他们的年龄从28岁到50岁不等,其中“8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
1980年出生的刘朝晖是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副主管。自2003年进入公司后,刘朝晖主要是做平挤出模头的设计、研发技术和应用工作,在十多年时间里,他多次主持和参与公司重点项目的研发,其中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并有5项获得发明专利。
2014年,刘朝晖带领技术团队对接省级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研发出了全球首创的挤出模头可视化微互智能系统。这是一个软件分析系统,能够准确的通过材料的特性、温度、流道三维模型分析塑料原料在模具内部的压力、流速、温度、滞留时间等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呈现。“类似医院的CT,只是它检查的对象不是人,而是模具。”这个分析系统能让模具企业在实际生产前进行模拟生产,出故障时进行模拟排查,减少试错成本。
由于长时间在一线岗位工作,刘朝晖对公司产品的设计原理、生产工艺都十分了解,成了企业的绝对技术骨干。在企业里,老板看重,同事敬重。他对自己在企业的处境也比较满意。“精诚模具是国内一流的挤出模具生产企业,公司对技术人才很重视,除了老总和几个高管,往下排就是我们技术骨干了。”
这次入选的“小镇十大工匠”里,28岁的陈小兵是年纪最小的。陈小兵现为永高股份有限公司金工车间副主任,兼任永高股份下属金诺铜业的青年导师,是一名钳工。这个只有大学专科学历、不善言辞的年轻人,却对模具有一种痴迷,喜欢与机器为伍,潜心钻研技术。2006年,还在黄岩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陈小兵就成为全省最年轻的首席技师。2013年,陈小兵成立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担任技术带头人,当上老师傅开班授徒了。
加入永高公司后,陈小兵先后领衔完成了20余项重大创新和攻关项目,并获得14项国家授权专利。其中,他领衔设计、制作和安装的永高股份总部注塑A1车间地下输送系统和十车间自动化传输线,成为公司“机器换人”的标志。
近年来,在黄岩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随着工匠精神的提出和日益受到重视,刘朝晖等一线工人成了媒体追逐报道的对象,成为社会新风尚的引领者,日渐影响着社会对工匠这个群体的认知。黄岩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这次黄岩区举办“小镇十大工匠”评选活动,也是希望能够通过挖掘宣传一批优秀的匠人,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将工匠精神传达到企业员工中去。同时,也希望将一批拔尖的企业工匠推荐给大众,在全区营造尊重工匠、学习工匠、学习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对黄岩模具企业来说,评选“小镇十大工匠”,弘扬工匠精神还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黄岩的核心主导产业,近年来,黄岩模具企业响应“机器换人”号召,积极进行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装备引进不断加快。然而,与此同时,黄岩模具行业正面临产出率低下的窘境。
据统计,目前,黄岩全区共有1万多台各类装备,其中数控装备占80%以上,仅高端装备5轴加工中心就有近200台,加工户3000多户,生产加工能力全国领先。与此相对应的是,2015年,黄岩全区模具行业67家规上企业设备净值为16.58亿元,产值为49.3亿元,产出率仅为2.97,即每1万元装备,产出2.97万元产值,为全区七大产业最低。
黄岩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黄岩区模塑工业设计基地负责人方崇辉长期关注黄岩模具产业的发展。他认为,黄岩模具产业之所以在转型升级中遭遇这个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模具专业人才短缺,尤其是缺少经验比较丰富的技工,以及专业的高端装备操作人员。
模具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黄岩模具协会会长、精诚集团董事长梁斌也深有感触。他说,当前不少从事模具行业的年轻人,急功近利的心态比较普遍,很难静下心来做事。经常干个三五年,感觉自己会了,马上就换工作,甚至换了行。
“模具本来就是种手艺活。对模具企业来说,我们不仅需要高学历的人才,还需要长期扎根一线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傅,很多设备都需要经验比较丰富的工人去操作,不然发挥不出它们的全部功能。”梁斌说,目前,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了黄岩模具产业高端化的制约因素。正在倡导的工匠精神,正是黄岩模具行业当前所迫切地需要的。
“人们说起工匠精神,常提到要把99%的事情做到99.9%。实际上,从60%做到99%并不太难,最难的是之后提升的0.9%。这0.9%的提升,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会给公司能够带来百分之几百的利润。黄岩模具企业是否能迈向高端制造,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提升这0.9%。”
梁斌说,工匠精神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要求大家静下心来,持续做好一件事。对员工如此,对企业同样如此。“尤其对我们品牌企业来说,最核心的是品质,更加需要一种工匠精神,去打磨自己的产品。”
目前,精诚集团已经将工匠精神纳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专门设立企业人才教育培训资金,表彰为企业作出突出贡献以及能在一线长久干事的员工。
工匠精神之于企业的重要性,这次“小镇十大工匠”获得者、台州精超力模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国贵体会很深。林国贵既是一名企业家,也是一名汽车零件模具设计师。他从14岁开始有效学习制作模具,30年来,一步步从学徒做到技师再到管理岗位,对锉削、压铸、研磨、抛光等各种工艺,样样精通。
2003年,林国贵成立了自己的模具公司,凭借精湛工艺和独特创意,成功牵手多家全球知名的行业巨头。目前,包括奔驰、宝马、捷豹、路虎在内的汽车公司都与精超力公司存在合作关系。
如今,虽然成了一名企业家,但是林国贵骨子里,依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匠。在公司,林国贵并没有自己的办公区域,设计室、模具车间,哪里需要,哪里就是他的办公室。他也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自己不变的匠心。
“与一般工人不同,工匠愿意花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的深度研发与创造中,不论是否盈利,都把它们当成艺术品,不断地精雕细琢。”林国贵说,小到一名员工,大到一个企业,要想脱颖而出,都需要这份工匠精神。“对一个员工来说,工匠精神即是匠心;对一家公司来说,工匠精神就是企业家精神。无论是做好一份工作,还是办好一个企业,这个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
11月初,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佳作巡回展在黄岩区模塑工业设计基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展出,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前来观摩。作为浙江省首批12个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之一,黄岩模塑工业设计基地集聚了40余家工业设计企业和一批国内外优秀工业设计人才,为黄岩模具行业输入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新鲜血液。
在模具人才教育培训上,黄岩正在打造一套日渐成熟的体系。黄岩开发建设了中国(黄岩)国际模具博览城、黄岩模塑工业设计基地,且有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宏振学校等6家模具人才培训学校,每年能为黄岩模具输送2500多名科班专业的模具人才。
特别是模具小镇创建以来,黄岩加强了人才支撑力度。按照年轻化、职业化的要求,模具小镇实施了人才“领头雁”工程,带领企业完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职业年金等方面扶持政策,吸引“千人计划”“500精英计划”等高品质人才在小镇创业安家,从而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现已引进“国千”“省千”2人,各类模具专业高级技术人员、研发人员80余人。
接下来,黄岩计划在小镇内逐步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众创空间,外引内培集聚人才、技术等要素。
不过,人才的引进只是第一步。人才引进来后,怎么让他们留下来,还要住得久,这是模具小镇必须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除了加强硬件建设,打造与这些人才品质生活服务功能相匹配的生态人居、医疗教育、休闲娱乐、交流学习等公共服务设施,模具小镇如今的一大工作重点,便是通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服务,以及党群活动的开展,营造家园氛围,增强工匠们的归属感。
为此,今年3月,黄岩特意成立了模具小镇党委。通过树立新型社区、新型空间的小镇顶层设计理念,对党群建设进行一体规划,致力打造“有温度、有故事、有智慧、有品质、有情怀”的小镇党建。
目前,模具小镇内建立了1个小镇党群服务中心以及3个小镇党群联络站。它们成了辐射小镇全域的“一站式”服务枢纽,将小镇内的部门、群团、村社、企业、行业协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小镇党委副书记洪宝法的企业巡回课堂,是小镇里一个备受欢迎的活动项目。巡回课堂的主题,主要结合各企业的实际的需求而定,既有时事政策方面的课程,也有企业文化认同、职工情感关怀等贴近公司制作生活的主题课程。“这种形式的讲课,能提升公司员工思想素质,凝聚团队精神,促进价值认同。”洪宝法说。
在模具小镇,还活跃着一支20人的“模范团”。这些团员都是用尽心思挑选出来的,是各企业的业务专家和活动专家,也是企业员工和小镇之间的联络员。
精诚时代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陈福蓬,就是“模范团”20名专家中的一位。他负责企业文化建设,除了筹备职工晚会,还带领企业员工在屋顶建菜园,播种蔬菜和花卉。每到项目申报期,他尤为忙碌,经常加班加点编写材料,组织人员维护和跟进各个科技项目。
目前,依托小镇党群服务中心,小镇正通过常态化地开展宣讲、学习分享、文化体育、创业创新培训等活动,将小镇内原本分散的群体聚合起来。“我们大家都希望将员工的个人梦想放置到家园的氛围里,培养浓厚的家园情怀,形成‘聚而合’的小镇价值认同,让工匠们找到归属感,真正在小镇扎根下来。”
热线电话: 400-112-7888
电话: 0576-84010599
传真: 0576-84010992
邮箱:zcd@zc-mould.com